粮事五问 | 既然口粮够用,为什么我们还是粮食入口大国?
发布日期:2023-03-07 00:01
在《中国人的饭碗里究竟有几多中国粮?》一文中已经说过,我国粮食产量位居全球榜首,而且口粮绝对宁静,饭碗内里装的险些全是中国粮。接下来可能有人会发生疑问了,那为什么还说我国是粮食入口大国呢?01我国确实是粮食入口大国首先明确一下,我国现在确实是粮食入口大国。从2002年开始,我国开始成为粮食净入口国,2008年,更是一跃成为粮食净入口大国。当前我国大米、大麦、高粱等谷物品种入口均占据全球前列,而大豆入口量更是以压倒性优势稳居全球第一,能占到全球商业量的六成左右。
2017年大米入口前十国 2017年大麦入口前十国 2017年高粱入口前十国 2017年大豆入口前十国数据泉源:团结国粮农组织;制图:农视网我国所指的粮食包罗玉米、稻谷、小麦等谷物以及豆类和薯类,那么我们一年究竟能入口几多粮食呢?以2018年为例,来梳理一下:大米:入口308万吨,出口208.9万吨小麦:入口309.9万吨,出口28.6万吨玉米:入口352万吨,出口1.13万吨高粱:入口365万吨大麦:入口682万吨大豆:入口8806万吨,出口14万吨木薯:入口474万吨数据泉源:《中国农业展望陈诉2019-2028》只看入口不思量出口的话,2018年我国粮食总入口量约11297万吨(1.13亿吨),其中大豆占比78%,大米、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大麦、木薯入口量一共2491万吨,占总量的22%。可以说单凭大豆就足以奠基我国全球粮食入口大国的位置。02我国为什么大量入口大豆?在国际上大豆是不算做粮食的,大豆是典型的国际商业型农产物,各国种出来大多是用来卖的,全球商业量占到总产量的40%。
凭据FAO数据显示,2017年我国大豆入口量占全球大豆商业量的64.6%。我国入口大豆主要也不是用来直接食用的。2018年我国大豆总产量为1600万吨,入口8806万吨,总消费量是10470万吨,其中大豆的压榨消费量占84.6%,压榨所得的豆粕主要是作为畜禽饲料,豆制品等食用消费量仅占12%。
为什么我国会如此大量地入口大豆呢?这是因为我国耕地资源有限,为了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,中国优先保障了水稻、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,三者产量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。2018年各国小麦产量排名 2018年各国大米产量排名 2018年各国玉米产量排名数据泉源:团结国粮农组织而选择的反面是割舍,像起源于我国的大豆则不得不因为产量低被牺牲掉,大部门通过入口满足所需,以便节约出大量耕地用来种植相对高产的主粮作物。数据泉源:国家统计局;制图:农视网但随着畜牧业的生长,饲料的需求不停增长,我国大豆产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,因此现在及未来一段时期入口量都将维持高位,当前我国大豆入口国主要是巴西(75.1%)、美国(18.9%)、阿根廷(1.7%)。
03单靠入口粮食能养活中国吗?再回到大米小麦玉米三大谷物、也是最重要的三种粮食上来。既然和海内粮食价钱相比,国际上的商业价钱有一定的优势,那么如果我们不种粮食单靠入口能不能满足需求呢?来看这三种粮食的全球商业情况,凭据团结国粮农组织2019年底的估算,在2018/2019年度:小麦的全球商业量为16820万吨,占总产量73190万吨的23.0%;大米的全球商业量为4620万吨,占总产量51750万吨的8.9%;玉米的全球商业量为16590万吨,占总产量111810万吨的14.8%。
将小麦、大米、玉米这三种谷物的全球商业量相加,得出总和为38030万吨,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?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是65789万吨,其中谷物产量是61019万吨。38030÷61019=62%全球谷物商业量占我国谷物产量的六成。如果只算口粮的话,比例也差不多:(4620+16820)÷(稻谷总产量21213+小麦总产量13143-稻谷出口量208.9+稻谷入口量308+小麦入口量309.9-小麦出口量28.6)=21440÷34736=61.7%基本上是六成多一点中国人的口粮。一个基本的判断就出来了,全球谷物或者口粮的总商业量也仅能满足六成中国人的需求,纵然将国际上能买到的小麦、大米和玉米全部买下来,也不够我们用的,因此单靠国际入口是不现实的。
基于此,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,不仅是我们早已明确的认知,也是我们始终遵循的基础战略部署。【参考资料】1. 团结国粮农组织数据库,http://www.fao.org/statistics/zh/2. 《Food Outlook》,FAO,2019.113. 国家统计局数据库,http://data.stats.gov.cn/4. 《中国农业展望陈诉2019-2028》,农业农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,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书社,2019年5. 靠入口粮食能满足中国人需求吗,知农知食,2019.10.10系列推荐。
本文关键词:粮事,五问,既然,口粮,够用,为什么,我们,还是,宝博体育官网登录
本文来源:宝博app官网-www.qzmwsp.com
Copyright © 2000-2022 www.qzmwsp.com. 宝博app官网科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:ICP备25330650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