岑参第二次出塞写下这首诗,身处极端危险的情况,却无比乐观
发布日期:2023-05-02 00:01
唐玄宗天宝年间,由于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发,岑参临危受命,两次出使边塞,这首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即是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期间:冬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忽如一夜东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散入珠帘湿罗幕,狐裘不暖锦衾薄。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难着。
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昏暗万里凝。中军置酒饮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。
纷纷暮雪下辕门,风掣红旗冻不翻。轮台东门送君去,去时雪满天山路。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。在这期间,他历经了六年多的时间,对马蹄滔滔的征战生活与严严寒峻的塞外风景有恒久的视察与体会。
岑参任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,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即是在那时所作。岑参作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,他的边塞诗有别于其他边塞诗人。在岑参的边塞诗中,充实体现了岑参长于写感受印象的才气和洽奇个性,将西北荒原的奇异风景与风物人情,用慷慨豪爽的语和谐奇特的艺术手法体现出来,别具奇伟壮丽之美。
岑参好写边塞风景,且总是将枯燥的边塞描绘的奇绝壮美,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。正是与其他诗人截然差别的写作角度和气势派头,使得岑参得以成为独具特色的边塞诗人。
本首诗开篇便描绘了冬风的凌冽能够使得冰冻的小草折断,在边塞八月份就会飘着大雪,充实的体现出了西北边陲地带情况的恶劣。然而在这样严寒的情况下,诗人看到的是“忽如一夜东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。诗人将鹅毛般的大雪比作被东风吹落的漫天的梨花,马上,凌厉的寒风化作轻柔的东风。
诗人在此句通过比喻、夸张的手法体现了自己心田豁达、努力乐观的心态。诗中三四句通过对于雪花飞入帐篷打湿帘幕、就算穿上狐皮做的衣袍也不温暖、将军的用兽角做的弓被冻得拉不开、都护的铠甲冷的让人难以穿上的现象,突出了边陲自然情况的恶劣,也侧面烘托出将军的日常生活便如此艰辛,可想而知处于社会阶级底层的小士兵们的生活现状。
这几句形貌具有写实意义,向我们充实的展示了古时候边塞的日常生活,具有史实价值。诗中的第五句突然转为对于弘大的自然景物的形貌,与上文的细节形貌形成顺承和递进关系,由小见大,使得整个画面融汇自然。本句同样是整首诗的过渡句,上承恶劣的自然情况,下启送别武判官时的心情写照。
通过这句过渡句,将本首诗的自然景物与诗人心田的富厚情感融为一体,文笔流通自然,绝不显艰涩生硬,突出了诗人文笔技法之高明。诗中第六句与上句相呼应,形成鲜明的对比:空旷的沙漠,辽阔的天空是寥寂的,充满了苍凉之感,而小小的军中宴会却是乐曲绕梁,充满了喜悦和热闹。
一静一动,一大一小,一悲一喜,相互映衬,好像一幅优美的油画,使人流连忘返。诗的最后六句可作为一个整体画面,突出了“送别”的主题。想象一个画面:你站在远处,看着友人踏着风雪一步步走远,纷歧会了身上就被雪染白了,再过了一会儿,就连雪地里的脚印也被风雪掩盖了。
整个空间好像就剩下了自己一人,心田充满了对未来的忐忑。诗人一步步通过人事物的形貌,代入自己的情感,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好像跟诗人一样感同身受。
可是,未来虽不行知,但仍要继续,友人已经离去,我们也要开始自己新的征途。忐忑与不安只是一时的,更多的还是要抱着对未来的优美期待继续加油。
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,反衬,比喻,拟人等手法,详细的描绘出了西北边塞的情况恶劣,条件艰辛,以此烘托出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刻意。诗人用慷慨豪爽的语和谐奇特的艺术手法形貌艰难的边陲情形,突出地体现了诗人和将士们努力乐观的人生态度,向人们转达出了逆境中也要勇敢乐观,无所畏惧的精神。
本首诗语言夸张,词藻富厚,但并不显得拖沓赘余。诗人接纳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,在景物与情感之间的掌握游刃有余。不仅将将士们艰辛的生活摹仿出来,使人们从而相识他们的伟大,也将诗人和将士们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出来,给后人作精神上的楷模。编辑:张圣平摇摇晃晃,晃晃摇摇。
品味云端,坠入生活。
本文关键词:岑参,第二次,出塞,写下,这,首诗,宝博体育官网登录,身处,极端
本文来源:宝博app官网-www.qzmwsp.com
Copyright © 2000-2022 www.qzmwsp.com. 宝博app官网科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:ICP备25330650号-5